交易量排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加密货币所1011大是一场有组织的攻击吗?详细剖析两大疑点
2025-10-15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Coinbase,Bitget,Kraken,全球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
10 月 10 日至 11 日的黑天鹅事件导致了加密史上最大规模的清算,金额高达 193 亿美元。尽管初步报告将原因归咎于关税公告引发的市场恐慌,但深入分析数据后,却发现了一些引发质疑的事情。这是否是一场针对币安和 USDe 持有者的协同攻击?让我们来检视证据。
这次最令人费解之处,集中在三种特定资产上——它们的价格灾难性地崩溃,但仅限在币安上:
这种“特定交易所”的现象立刻敲响了警钟。市场恐慌通常不会如此精准地只影响单一平台。
事件变得更加有趣。早在 10 月 6 日,币安就宣布将更新 WBETH 与 BNSOL 的定价机制,并预计在 10 月 14 日生效(现已改成 10 月 11 日)。而这次正好发生在 10 月 10 日至 11 日——精准地落在这个公告发布后、新机制生效前的“漏洞窗口”期内。
在成千上万的交易对中,为何只有这三个被提前公告更新的标的遭遇极端脱钩?这纯属巧合的概率微乎其微。
上午 5:20:山寨币的清算突然急剧加速。这一步可能是为了针对性地打击做市商的仓位。
第一波清算与 USDe、WBETH、BNSOL 之间有着23分钟的间隔,这表明是按顺序执行的,而非随机的恐慌事件。
1.隐藏的杠杆:币安的12%收益计划鼓励了用户进行递归借贷,创造了高达10倍的杠杆仓位。
当 USDe 至 $0.6567 时,它不仅造成了直接损失——还可能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引发了连锁反应。
一种在交易员中流传的理论是:5:20 的第一波山寨币清算,其目的就是专门打击做市商。一旦做市商因亏损被迫离场,他们会同时撤掉所有交易对的挂单,导致市场瞬间失去流动性,变得不堪一击。
证据是,当时币安上许多山寨币的价格远低于其他交易所,这与主要做市商被清算的模式相符。
然而,这些解释都难以说明为何如此精准地锁定在特定的资产和特定的交易所上。
如果这确实是一场协同攻击,它代表了加密市场操纵的一种新演变。攻击者不再是攻击系统或窃取密钥,而是将市场结构本身武器化了。
虽然我们无法明确证明存在一场有组织的攻击,但证据构成了合理的怀疑。其精确性、时机、场所特定性以及利润模式,与一场协同攻击的样子完美契合。
无论是通过出色的投机还是蓄意的策划,有人将币安的透明度变成了脆弱性,并在此过程中夺取了近十亿美元。
加密行业现在必须努力解决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在我们相互连接、24/7运作的市场中,透明度本身是否已成为狡猾的参与者可以挥舞的武器?
在我们得到明确的答案之前,交易者应该假设所有交易所都存在类似的漏洞。10月10日至11日的事件可能有很多种解释,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它不是随机的。
本文分析基于现有市场数据、跨所价格比较以及市场行为既定模式。所表达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参考但并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